唾液腺腫瘤主要分為多形性腺瘤、腺樣囊性癌、黏液表皮樣癌、腺泡細胞癌、惡性混合瘤等類型。唾液腺腫瘤的病理類型復雜,臨床表現和預后差異較大,需通過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1、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見的唾液腺良性腫瘤,約占唾液腺腫瘤的半數以上。好發于腮腺,生長緩慢,呈無痛性腫塊,表面光滑,質地中等。病理特征為上皮和間質成分混合存在,具有多形性表現。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完整切除后復發概率較低。
2、腺樣囊性癌
腺樣囊性癌是唾液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侵襲性生長和神經浸潤的特點。好發于小唾液腺,臨床病程較長,早期癥狀不明顯,后期可能出現疼痛和神經麻痹。病理表現為腫瘤細胞形成篩狀或管狀結構,易發生遠處轉移。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后常需輔助放療。
3、黏液表皮樣癌
黏液表皮樣癌是唾液腺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的類型,根據分化程度可分為低度惡性和高度惡性。低度惡性者生長緩慢,預后較好;高度惡性者侵襲性強,易發生轉移。病理特征為黏液細胞和表皮樣細胞混合存在。治療需根據腫瘤分級選擇手術范圍,高度惡性者需配合放療或化療。
4、腺泡細胞癌
腺泡細胞癌是起源于唾液腺腺泡細胞的低度惡性腫瘤,約占唾液腺腫瘤的少數。好發于腮腺,生長緩慢,多表現為無痛性腫塊。病理表現為腫瘤細胞形成腺泡樣結構,細胞異型性較小。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手段,預后相對較好,但仍有復發和轉移的可能。
5、惡性混合瘤
惡性混合瘤包括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和癌肉瘤兩種類型,是較為罕見的唾液腺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為長期存在的腫塊突然增大或出現疼痛。病理可見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與惡性成分共存。治療需廣泛手術切除,預后較差,易發生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
唾液腺腫瘤患者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復查。發現口腔或頜面部無痛性腫塊應及時就醫,通過超聲、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結合病理活檢明確診斷。治療后的患者需長期隨訪,監測復發和轉移。日常生活中應戒煙限酒,保持健康飲食,適當鍛煉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預防疾病復發和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