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大便失禁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合理膳食、避免腹壓增加、及時治療產傷、定期盆底肌評估等方式預防。產后大便失禁多與盆底肌損傷、分娩創傷、長期便秘等因素相關,需綜合干預。
1、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通過主動收縮放松盆底肌群增強其張力,建議產后6周開始,每日重復進行。收縮肛門和尿道周圍肌肉保持5秒后放松,每組10次,每天3組。長期堅持可改善括約肌控制力,降低失禁概率。
2、合理膳食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西藍花等,每日25克以上,配合足量飲水軟化糞便。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腹瀉誘發失禁。適量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維持排便規律性。
3、避免腹壓增加
產后半年內減少重體力勞動、久蹲久站等增加腹壓的行為。咳嗽或打噴嚏時提前收縮盆底肌,使用束腹帶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不當壓力加重盆底負擔。
4、及時治療產傷
對分娩導致的會陰三度裂傷或肛門括約肌損傷,需在產后24小時內完成修補手術。延遲處理可能導致瘢痕愈合不良,影響肌肉神經功能恢復,增加遠期失禁風險。
5、盆底肌評估
產后42天常規進行盆底肌電評估或超聲檢查,對肌力三級以下者需強化康復訓練。必要時采用生物反饋治療或低頻電刺激,促進神經肌肉功能重建。
產后6個月內是盆底功能恢復黃金期,建議建立排便日記記錄失禁頻率,避免久坐壓迫會陰。哺乳期女性需注意鈣質和優質蛋白補充,維持肌肉彈性。若出現持續肛門墜脹或排便緊迫感,應及時至肛腸科或婦產科就診,排除直腸脫垂等器質性疾病。日常可進行溫水坐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但需避免使用過熱刺激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