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胃腸感冒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發熱、乏力等癥狀。病毒性胃腸感冒通常由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星狀病毒、腸道腺病毒、札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引起,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具有較強傳染性。
1、嘔吐
嘔吐是病毒性胃腸感冒的典型癥狀,多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噴射性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兒童患者嘔吐癥狀通常較成人更為劇烈,可能伴隨脫水表現。嘔吐期間應暫時禁食,待癥狀緩解后從少量流質飲食開始逐步恢復進食。
2、腹瀉
腹瀉多為水樣便或稀便,每日排便次數明顯增多,嚴重時可能出現蛋花湯樣便。腹瀉期間需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若出現血便或黏液便需警惕細菌性腸炎可能。
3、腹痛
腹痛多表現為臍周陣發性絞痛,排便后疼痛可暫時緩解。嬰幼兒可能表現為哭鬧不安、蜷縮身體等非特異性表現。熱敷腹部有助于緩解痙攣性疼痛,若腹痛持續加重需排除急腹癥。
4、發熱
發熱程度多為低至中度熱,體溫通常在38℃左右,部分諾如病毒感染可能不伴發熱。兒童可能出現高熱驚厥,需密切監測體溫變化。物理降溫無效時可遵醫囑使用退熱藥物。
5、乏力
由于嘔吐腹瀉導致體液丟失和電解質紊亂,患者常出現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現。嬰幼兒可能出現囟門凹陷、皮膚彈性減低等脫水體征。嚴重脫水需及時就醫進行靜脈補液治療。
病毒性胃腸感冒患者應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復期可適量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規范洗手,患者餐具應單獨消毒。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癥狀嚴重時應及時就醫,避免發生嚴重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患病期間應居家隔離,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