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結石是積聚在扁桃體隱窩內的鈣化物質,主要由食物殘渣、細菌和脫落細胞組成,可能引發口臭或咽喉異物感。
1、形成原因
扁桃體表面存在隱窩結構,當食物殘渣或分泌物滯留時,與口腔細菌結合形成軟性沉積物。長期積累后,礦物質沉積導致鈣化,最終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硬塊。慢性扁桃體炎患者因隱窩擴大更易發生。
2、典型表現
常見癥狀包括持續性口臭、咽喉部異物感或刺痛感,部分患者可咳出米粒樣硬物。結石較大時可能影響吞咽,但多數情況下體積較小且無癥狀,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
3、診斷方法
通過咽喉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扁桃體表面的黃白色顆粒,觸診有砂礫感。對于深部隱匿性結石,可能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需與扁桃體角化癥、化膿性扁桃體炎進行鑒別。
4、處理措施
無癥狀者無須特殊處理,保持口腔清潔即可。存在明顯不適時可用無菌棉簽輕柔清除,或使用生理鹽水漱口促進排出。反復發作或合并感染者,需考慮扁桃體切除術。
5、預防建議
每日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清潔口腔,進食后及時漱口。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戒煙限酒。慢性扁桃體炎患者應定期進行咽喉部檢查,避免隱窩堵塞加重。
日常注意保持口腔濕潤,多飲水減少黏膜干燥。適當增加維生素C攝入增強局部免疫力,出現持續咽喉不適或反復口臭時建議耳鼻喉科就診。避免自行用力刮取結石導致黏膜損傷,術后患者需遵醫囑進行創面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