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乳頭狀瘤通常可以治愈,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腫瘤性質、分期及患者個體情況決定。主要治療方式有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膀胱部分切除術、膀胱灌注化療、免疫治療及根治性膀胱切除術。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是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乳頭狀瘤的首選方法,通過內鏡技術完整切除腫瘤組織,術后需配合膀胱灌注化療降低復發概率。膀胱部分切除術適用于腫瘤局限在膀胱某一區域且未侵犯肌層的患者,可保留膀胱功能。膀胱灌注化療常用藥物包括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等,通過局部給藥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減少腫瘤復發。免疫治療如卡介苗膀胱灌注可激活局部免疫反應,對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乳頭狀瘤具有顯著療效。根治性膀胱切除術適用于肌層浸潤性腫瘤或多次復發的非肌層浸潤性腫瘤,需同時進行尿流改道手術。
對于低級別非肌層浸潤性膀胱乳頭狀瘤,經規范治療后治愈率較高,但存在一定復發概率,需定期膀胱鏡隨訪。高級別或肌層浸潤性腫瘤需綜合評估后選擇個體化方案,部分患者可能需聯合放化療。術后戒煙、避免接觸化工染料等致癌物,保持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預防復發。若出現血尿、排尿困難等癥狀應及時復查。
膀胱乳頭狀瘤患者術后應保持清淡飲食,適當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漿果類水果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改善免疫功能,避免久坐及憋尿行為。術后第一年每3個月復查膀胱鏡,之后根據病情逐步延長隨訪間隔。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醫生制定的隨訪計劃對長期預后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