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升高可能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風險。高膽固醇的危害主要有誘發冠心病、引發腦卒中、導致外周動脈疾病、加重胰腺炎、促進膽結石形成。
1、誘發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在冠狀動脈內壁會逐漸形成斑塊,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當斑塊破裂時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表現為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刂颇懝檀夹柘拗苿游飪扰K、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藥物。
2、引發腦卒中
頸動脈或腦動脈的膽固醇沉積會導致腦血流減少,斑塊脫落可能堵塞腦血管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常見癥狀包括突發偏癱、言語不清等。定期檢測頸動脈超聲,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配合瑞舒伐他汀等藥物可降低風險。
3、導致外周動脈疾病
下肢動脈膽固醇堆積會造成間歇性跛行,表現為行走時腿部疼痛、麻木。嚴重時可能導致肢體壞疽。戒煙限酒、增加步行鍛煉有助于改善循環,辛伐他汀等藥物能延緩病情進展。
4、加重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癥常伴隨膽固醇升高,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發作。典型癥狀為持續性上腹痛伴嘔吐。急性期需禁食并靜脈營養,恢復期采用低脂飲食,非諾貝特等藥物可調節血脂。
5、促進膽結石形成
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時易結晶形成膽結石,可能引發膽絞痛或膽囊炎。肥胖人群需控制每日膽固醇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適量運動有助于膽汁排泄,熊去氧膽酸等藥物能溶解部分膽固醇結石。
建議每日保持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優先選擇魚類、燕麥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烹飪時用植物油替代動物油,每周食用堅果類食物不超過50克。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檢測血脂指標,合并高血壓者需同時監測血壓。出現胸悶、頭暈等癥狀時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服用降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