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動脈瘤的癥狀主要有局部腫塊、疼痛、搏動感、皮膚發紅或瘀斑、神經壓迫癥狀等。假性動脈瘤通常由血管壁損傷后血液外滲形成,周圍組織包裹形成瘤樣結構,并非真正的動脈瘤。
1、局部腫塊
假性動脈瘤最常見的癥狀是局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腫塊質地較軟且有彈性。腫塊通常位于血管損傷部位,如股動脈穿刺后形成的腹股溝區腫塊,或外傷后四肢出現的異常隆起。腫塊大小與出血量相關,可能伴隨輕微壓痛,按壓時可能感受到血液流動的震顫。
2、疼痛
假性動脈瘤可引起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疼痛,疼痛程度與瘤體大小和位置有關。淺表部位的假性動脈瘤疼痛較為明顯,深部病灶可能表現為隱痛。疼痛可能向周圍放射,如頸部假性動脈瘤可引起頭痛,四肢病灶可能導致肢體遠端不適。疼痛在活動或壓迫時可能加重。
3、搏動感
多數假性動脈瘤具有與心跳同步的搏動感,這是其特征性表現。觸診時可感受到腫塊隨脈搏節律膨脹收縮。聽診器檢查可能聞及血管雜音,表明存在異常血流。搏動強度與動脈壓力相關,血壓升高時搏動更為明顯。部分深部或血栓形成的假性動脈瘤搏動感可能減弱。
4、皮膚改變
淺表假性動脈瘤可能導致局部皮膚發紅、溫度升高或出現瘀斑。皮膚顏色改變與瘤體對皮下組織的壓迫和炎癥反應有關。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皮膚張力增高、發亮等表現。嚴重者可能因缺血出現皮膚蒼白或潰瘍,提示需要緊急處理。
5、神經壓迫
假性動脈瘤增大壓迫周圍神經時,可出現感覺異常、麻木或運動障礙。如腘窩假性動脈瘤可能壓迫脛神經導致足部無力,頸部病灶可能引起手臂放射痛。神經癥狀通常呈漸進性發展,早期解除壓迫多數可逆,長期壓迫可能導致永久性神經損傷。
假性動脈瘤患者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局部受壓,防止瘤體破裂。日常需監測腫塊大小、疼痛程度及遠端肢體血運情況。控制血壓對減少破裂風險很重要,高血壓患者應規律服藥。出現突發劇烈疼痛、腫塊迅速增大或肢體蒼白冰涼時需立即就醫。飲食宜清淡,限制鈉鹽攝入,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腹壓驟增風險。適當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但應避免對抗性運動或重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