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手術后需注意傷口護理、活動限制、飲食調整、疼痛管理和定期復查。術后恢復主要涉及避免腹壓增高、預防感染、觀察并發癥、合理用藥及循序漸進恢復日常活動。
1、傷口護理
保持手術切口清潔干燥是預防感染的關鍵。術后48小時內避免沾水,遵醫囑定期更換敷料。若發現傷口紅腫、滲液或發熱,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時就醫。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避免摩擦衣物。術后兩周內禁止盆浴或游泳,淋浴時可用防水敷料保護。
2、活動限制
術后1周內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按壓切口以減少張力。逐步增加活動量,從短距離步行開始,6周內禁止舉超過5公斤的重物。長期久坐或站立可能增加復發風險,建議每小時變換體位。術后3個月方可恢復高強度運動如舉鐵、游泳。
3、飲食調整
初期選擇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產氣食物如豆類、碳酸飲料。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推薦西藍花、燕麥等。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但需控制咖啡因攝入。肥胖患者需控制總熱量,減輕腹壓。
4、疼痛管理
術后輕微疼痛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冰敷手術區域每次15分鐘可緩解腫脹。若出現持續劇痛或睪丸腫痛,需排除血腫或補片排斥反應。避免長期臥床,適度活動有助于減輕粘連性疼痛。
5、定期復查
術后1周需拆除縫線并評估愈合情況,1個月復查補片位置,6個月排查復發跡象。長期隨訪中若發現局部包塊再現、持續墜脹感,可能提示復發疝。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監測,吸煙者應徹底戒煙以降低復發概率。
術后康復期間建議穿著寬松棉質內衣減少摩擦,睡眠時抬高臀部減輕腫脹。可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增強腹肌力量,但避免仰臥起坐等劇烈腹肌鍛煉。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使用乳果糖等緩瀉劑。術后3個月內避免長途旅行或高空作業,恢復工作前需經主刀醫生評估。若出現發熱超過38度、傷口化膿或突發劇烈腹痛,應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