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梗阻可能由腸粘連、腸扭轉、腸套疊、糞石堵塞、腫瘤壓迫等原因引起。腸梗阻是指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導致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排氣等癥狀。
1、腸粘連
腸粘連是急性腸梗阻最常見的原因,多發生于腹部手術后。手術創傷可能導致腹膜和腸管之間形成纖維性粘連帶,這些粘連帶可能壓迫或牽拉腸管,導致腸腔狹窄或完全閉塞。腸粘連引起的梗阻通常表現為突發性腹部絞痛,伴有惡心嘔吐。輕度粘連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等保守治療緩解,嚴重者需手術松解粘連。
2、腸扭轉
腸扭轉是指腸管沿其系膜長軸發生旋轉,導致腸腔閉塞和血運障礙。常見于乙狀結腸和回盲部,多與腸系膜過長、腸管活動度大有關。患者可出現劇烈腹痛、腹脹迅速加重,早期可能出現血便。腸扭轉屬于急腹癥,多數情況下需要急診手術復位,避免發生腸壞死。
3、腸套疊
腸套疊多見于嬰幼兒,是指一段腸管套入相鄰的腸腔內。兒童腸套疊多與病毒感染引起的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有關,成人則可能與腸道息肉或腫瘤有關。典型表現為陣發性腹痛、果醬樣大便和腹部包塊。早期可通過空氣灌腸復位,晚期或復發者需手術治療。
4、糞石堵塞
糞石堵塞常見于老年人,與長期便秘、腸道蠕動功能減退有關。大量堅硬糞塊積聚在結腸內可導致機械性梗阻。患者常有長期便秘史,逐漸出現腹脹、腹痛。可通過灌腸、口服緩瀉劑等非手術治療,嚴重者需手法清除糞塊。
5、腫瘤壓迫
腸道腫瘤或腹腔腫瘤壓迫腸管可導致梗阻,多見于結腸癌患者。腫瘤生長可能逐漸阻塞腸腔或引起腸管狹窄。患者可能有體重下降、大便習慣改變等腫瘤相關癥狀。治療需根據腫瘤性質選擇手術切除、化療或放療等綜合治療。
急性腸梗阻患者應注意調整飲食,梗阻緩解后應從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平時應保持規律排便習慣,適當運動促進腸道蠕動。術后患者需遵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