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可能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悸、頭暈、惡心、冷汗、視物模糊、肢體麻木、意識模糊等九大征兆,需立即就醫。這些癥狀可能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腦卒中等急癥相關,早期識別對挽救生命至關重要。
1、胸痛:
突發性胸骨后壓榨性疼痛是猝死前最常見征兆,常向左肩背部放射。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等疾病導致心肌供血不足時,疼痛可持續15分鐘以上,伴有瀕死感。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可暫時緩解心絞痛,但無法阻斷心肌梗死進展。
2、呼吸困難:
急性肺栓塞、急性左心衰等疾病會引起突發窒息感,患者出現端坐呼吸、口唇發紺。肺動脈主干栓塞時血氧飽和度可驟降至80%以下,雙肺聽診可聞及濕啰音。保持半臥位、吸氧能改善通氣,但需緊急溶栓治療。
3、心悸:
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惡性心律失常可導致心跳達200次/分以上,伴有脈搏細弱。患者自覺心臟撞擊胸壁,心電圖顯示QRS波增寬。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可控制發作。
4、頭暈:
腦干缺血引發的眩暈多伴隨眼球震顫、共濟失調,血壓驟降時會出現眼前發黑。后循環缺血患者可能出現飲水嗆咳、復視等腦神經癥狀,頭部CT排除出血后需擴容升壓治療。
5、惡心冷汗:
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導致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常見于下壁心肌梗死。伴隨血壓下降至90/60mmHg以下時,提示心源性休克可能。阿托品可對抗迷走效應,多巴胺能維持器官灌注。
6、視物模糊:
視網膜動脈栓塞會引起無痛性視力驟降,眼底檢查可見櫻桃紅斑。高血壓危象導致的視乳頭水腫可致視野缺損,需靜脈注射硝普鈉控制血壓在160/100mmHg以下。
7、肢體麻木:
急性腦梗死患者出現單側肢體無力時,NIHSS評分超過4分需溶栓治療。主動脈夾層影響脊髓供血時,會出現截癱伴大小便失禁,CTA檢查能明確破口位置。
8、意識模糊:
血糖低于2.8mmol/L或高于33.3mmol/L均可致意識障礙。癲癇大發作后意識朦朧狀態超過30分鐘,需排除缺血缺氧性腦病。格拉斯哥評分≤8分者需氣管插管保護氣道。
9、瀕死感: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常描述"胸口壓大石"的恐懼感,伴煩躁不安。應激性心肌病會出現心尖球形改變,超聲心動圖顯示室壁運動異常。嗎啡鎮痛同時需監測呼吸抑制。
日常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戒煙限酒可降低心血管風險。高血壓患者需每日監測晨起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篩查微量白蛋白尿。出現上述任一征兆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救護車到達前保持患者平臥位,解開領口保持呼吸道通暢,禁止喂食喂水。心肺復蘇時按壓深度需達5-6厘米,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比例為2:30。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使用前需確認患者無意識無脈搏,電極片分別貼于右鎖骨下和左乳頭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