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白色斑塊、灼痛感、進食困難等癥狀。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常見于嬰幼兒、免疫力低下者或長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
1、白色斑塊
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塊是鵝口瘡最典型的表現。這些斑塊常見于舌面、頰黏膜、上腭等部位,形似凝乳,用力擦拭可剝離,但剝離后基底面會發紅甚至出血。斑塊可能逐漸融合成片,嚴重時可覆蓋整個口腔黏膜。
2、灼痛不適
患者常感到口腔黏膜灼熱、刺痛或粗糙感,嬰幼兒可能表現為拒食、哭鬧不安。癥狀在進食酸性或辛辣食物時加重,部分患者伴有味覺減退或金屬味。這種不適感可能影響正常進食和睡眠。
3、進食困難
由于口腔疼痛和黏膜損傷,患者可能出現吞咽困難、食欲下降。嬰幼兒可能出現流涎增多、哺乳次數減少、體重增長緩慢等情況。嚴重時可能因攝入不足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良。
4、黏膜充血
斑塊周圍黏膜通常呈現明顯充血發紅,與白色病變形成鮮明對比。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口角炎,表現為口角潮紅、皸裂或糜爛。黏膜損傷可能繼發細菌感染,出現紅腫加重或滲出液。
5、反復發作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現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的情況。長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的哮喘患者、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群體更易復發。反復感染可能向咽喉、食管等部位擴散。
鵝口瘡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潔,哺乳期嬰幼兒的奶瓶、奶嘴應定期消毒。避免濫用抗生素和含糖量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癥狀持續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排查系統性真菌感染可能。治療期間建議選擇溫涼流質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