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手術后需注意傷口護理、排尿排便管理、活動限制、藥物使用及定期復查。盆底重建手術主要用于治療盆底器官脫垂或壓力性尿失禁,術后恢復對手術效果至關重要。
術后需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滲液或異常出血,發現異常及時就醫。術后2周內禁止盆浴、游泳或使用陰道沖洗器,防止感染。建議穿寬松棉質內褲,減少局部摩擦。
留置導尿管期間需定期消毒尿道口,拔管后注意排尿是否順暢。出現尿頻、尿痛或血尿需就醫。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入,預防便秘。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必要時遵醫囑使用緩瀉劑。術后1個月內禁止使用開塞露等器械輔助排便。
術后1周內以臥床休息為主,可適當床邊活動預防血栓。1個月內避免提重物、久站久坐及劇烈運動。3個月內禁止性生活、騎自行車或深蹲等增加腹壓的動作。咳嗽或打噴嚏時提前用手按壓腹部,減少盆底壓力。
遵醫囑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頭孢克洛、阿莫西林等。疼痛明顯時可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合并慢性病患者需監測血壓、血糖,及時調整原有用藥方案。
術后1周、1個月、3個月需復查盆底肌力恢復情況。進行盆底肌電生物反饋訓練時,需按康復師指導調整鍛煉強度。出現陰道異常出血、持續疼痛或脫垂復發癥狀應立即就診。術后半年內每3個月評估一次盆底功能。
術后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蛋類促進組織修復。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品。3個月后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恢復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保持規律作息,控制體重在合理范圍,長期避免增加腹壓的行為。術后1年需進行盆底超聲或MRI評估手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