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相鄰的腸管內,主要表現為腹痛、嘔吐、血便和腹部包塊。腸套疊的典型癥狀有陣發性哭鬧、果醬樣大便、腹部臘腸樣包塊、嘔吐膽汁樣物、精神萎靡等。該病多發于嬰幼兒,需及時就醫處理。
1、陣發性哭鬧
患兒會出現突然發作的劇烈哭鬧,表情痛苦,雙腿屈曲至腹部,持續數分鐘后緩解,間隔一段時間后再次發作。這種周期性腹痛是由于套疊腸管蠕動時牽拉腸系膜引起的。隨著病情進展,發作間隔會逐漸縮短。
2、果醬樣大便
發病初期可能排出正常大便,隨后出現血性黏液便,呈暗紅色果醬樣。這是腸壁缺血壞死導致出血,與腸黏液混合形成的特征性表現。部分患兒可能在發病后數小時才出現血便。
3、腹部包塊
在患兒安靜時觸診右上腹或中上腹,可觸及臘腸樣包塊,表面光滑,稍可移動,有壓痛。包塊位置與套疊部位相關,回盲部套疊時包塊多在右上腹。隨著病情發展,包塊可能向左側移位。
4、膽汁性嘔吐
早期嘔吐胃內容物,隨后嘔吐物變為黃綠色膽汁樣液體。這是腸梗阻導致消化道內容物無法正常通過的表現。反復嘔吐可能導致脫水,患兒出現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等脫水體征。
5、全身癥狀
隨著病情進展,患兒會出現精神萎靡、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等休克表現。體溫可能升高,但嚴重時反而低于正常。這些癥狀提示可能出現腸壞死、腹膜炎等嚴重并發癥。
腸套疊是小兒急腹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陣發性腹痛、嘔吐、血便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包括空氣灌腸復位和手術治療,延誤診治可能導致腸壞死等嚴重后果。日常需注意科學喂養,避免腸道功能紊亂,預防呼吸道和腸道感染。治療后需遵醫囑復查,觀察有無復發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