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骨骺損傷治愈后多數不會遺留明顯后遺癥。骨骺是骨骼生長的關鍵部位,及時規范治療可最大限度減少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1、治療時機與方式對預后的影響:
骨骺損傷后48小時內是黃金干預期,需通過手法復位或手術固定恢復解剖位置。閉合性損傷采用石膏外固定6-8周,開放性損傷需清創后內固定。損傷程度較輕的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預后良好,Ⅳ型、Ⅴ型可能影響骨生長。
2、可能出現的遠期并發癥:
約15%患者可能出現患肢短縮或成角畸形,與骺板軟骨細胞層損傷有關。下肢損傷者需每半年監測雙下肢長度差,超過2厘米需考慮骨骺阻滯術。橈骨遠端骨骺損傷可能導致腕關節活動度下降,需持續進行康復訓練。
康復期需保證每日500ml牛奶或等效鈣質攝入,配合維生素D補充促進骨骼修復。避免跳躍、沖撞類運動6個月,推薦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定期復查X線觀察骨骺線閉合情況,直至青春期生長發育結束。心理上需消除患兒對運動能力的擔憂,通過漸進式訓練重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