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睪丸萎縮需通過體格檢查、激素檢測、影像學檢查、精液分析、基因檢測等方式綜合評估。
1、體格檢查:
醫(yī)生通過觸診評估睪丸體積、質地及對稱性,正常成人睪丸體積約15-25毫升。伴隨陰囊超聲可初步判斷萎縮程度,同時檢查附睪、精索是否存在異常。
2、激素檢測:
抽血檢測促卵泡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和睪酮水平。原發(fā)性睪丸功能減退者FSH/LH升高伴睪酮降低,下丘腦-垂體病變則表現(xiàn)為三者同步下降。可能伴隨性欲減退、體毛減少等癥狀。
3、影像學檢查:
陰囊超聲可精確測量睪丸體積并觀察血流信號,MRI適用于排查顱內(nèi)垂體病變。睪丸體積小于12毫升或血流減少提示萎縮,可能由精索靜脈曲張、隱睪病史等因素引起。
4、精液分析:
通過精液常規(guī)檢查評估生精功能,嚴重萎縮者可見少精癥或無精癥。需結合禁欲2-7天的新鮮標本,結果異常需重復檢測確認。可能與腮腺炎性睪丸炎、輻射暴露等病理性損傷有關。
5、基因檢測:
克氏綜合征47,XXY等染色體異常需通過外周血核型分析確診。Y染色體微缺失檢測適用于無精癥患者,可能表現(xiàn)為小睪丸伴男性乳房發(fā)育等體征。
日常需避免高溫環(huán)境與睪丸外傷,適量補充鋅元素與維生素E。規(guī)律進行深蹲、慢跑等運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確診后需每3-6個月復查激素水平與超聲。繼發(fā)性萎縮患者可考慮睪酮替代治療,生育需求者需咨詢生殖醫(yī)學專家制定個體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