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織炎可能由皮膚屏障受損、細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局部循環障礙等原因引起。蜂窩織炎是一種累及皮膚及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急性細菌感染,常見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1、皮膚屏障受損
皮膚出現傷口、潰瘍、濕疹或真菌感染時,表皮完整性被破壞,細菌易通過破損處侵入皮下組織。昆蟲叮咬、擦傷、手術切口等輕微損傷也可能成為感染入口。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消毒處理微小創面可降低風險。
2、細菌感染
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體,可通過直接接觸或血行播散感染。這類細菌產生的透明質酸酶能分解結締組織基質,導致炎癥快速擴散。接觸污染水源或物品、與他人共用個人用品可能增加感染概率。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艾滋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導致免疫功能減退時,機體對細菌的清除能力下降。老年人、嬰幼兒等特殊人群因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或衰退,更易發生嚴重感染。控制基礎疾病和營養支持有助于預防。
4、慢性疾病
靜脈曲張、淋巴水腫等疾病會造成局部組織液回流障礙,水腫組織更易滋生細菌。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環境利于細菌繁殖,且常伴有周圍神經病變導致感覺遲鈍,延誤就醫。積極治療原發病是關鍵預防措施。
5、局部循環障礙
長期臥床、肥胖或血管病變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時,組織缺氧和代謝廢物堆積會削弱局部防御能力。壓力性損傷部位也容易繼發感染。定期改變體位、適度活動可改善微循環。
蜂窩織炎患者應臥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避免抓撓紅腫區域。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如雞蛋、魚肉及深色蔬菜,促進組織修復。急性期可冷敷緩解疼痛,但禁止熱敷以免感染擴散。出現發熱、快速擴大的紅斑或膿液滲出時須立即就醫,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敗血癥或壞死性筋膜炎等嚴重并發癥。日常需控制血糖血壓,穿著寬松衣物減少摩擦,有足癬等基礎皮膚問題應規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