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兩虛和肝腎不足患者適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中藥調理。中藥可通過補氣養血、滋補肝腎等方式改善癥狀,常用藥物有當歸、熟地黃、枸杞子、黃芪、山茱萸等。
1、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適用于氣血兩虛引起的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癥狀。其活性成分可促進造血功能,改善微循環。肝腎不足者配伍使用時可增強滋補效果,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2、熟地黃
熟地黃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對肝腎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有顯著改善作用。其含有的環烯醚萜苷類成分可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但脾胃虛弱者需配伍健脾藥物同用。
3、枸杞子
枸杞子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含有的枸杞多糖和甜菜堿能改善肝腎功能。適用于肝腎陰虛引起的視力減退、遺精滑泄等癥狀,但外感發熱期間應暫停服用。
4、黃芪
黃芪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功效,其黃芪甲苷可增強免疫功能。對氣血兩虛所致的氣短乏力、自汗盜汗效果顯著,但實證及陰虛陽亢者需謹慎使用。
5、山茱萸
山茱萸能補益肝腎、收斂固脫,對肝腎不足導致的遺精、帶下、尿頻有收斂作用。其所含馬錢子苷可調節自主神經功能,但小便不利者不宜單獨使用。
氣血兩虛和肝腎不足患者除中藥調理外,需注意飲食營養均衡,適量食用紅棗、黑芝麻、山藥等補益食材。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可配合八段錦、太極拳等溫和運動。治療期間應定期復診,醫生會根據癥狀變化調整方劑。避免自行增減藥量,服藥期間出現腹脹、口干等不適需及時就醫。冬季可適當增加溫補類藥材,夏季則應減少燥熱藥物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