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出現軟質包塊多數為良性淋巴結腫大或皮脂腺囊腫。常見原因包括局部感染、毛囊炎、脂肪瘤等,極少數情況下可能與淋巴系統疾病相關。
局部感染是耳后軟包最常見誘因。細菌或病毒感染可導致耳后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表現為黃豆至蠶豆大小的無痛性包塊,觸摸質地柔軟且可活動。伴隨原發感染控制后,腫大的淋巴結通常會在2-3周內自行消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擠壓刺激是關鍵處理措施。
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也是常見因素。由于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的囊性腫物,內容物為豆腐渣樣分泌物。囊腫直徑多在1-3厘米,表面光滑且與皮膚粘連。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紅腫熱痛,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感染治療,必要時行手術切除。
脂肪瘤作為軟組織良性腫瘤,可能出現在耳后區域。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的包塊質地柔軟,邊界清晰,生長緩慢。直徑超過5厘米或產生壓迫癥狀時,建議手術切除治療。日常觀察中若發現包塊短期內迅速增大,需警惕脂肪肉瘤等罕見情況。
腮腺混合瘤雖然發生率較低,但需引起重視。這種唾液腺腫瘤多位于耳垂下方,呈緩慢生長的無痛性包塊。超聲檢查可顯示特征性的"網格狀"結構,確診后需通過腮腺淺葉切除術治療,避免反復刺激導致惡變。
當耳后包塊持續存在超過1個月,或伴隨發熱、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排查結核性淋巴結炎、淋巴瘤等系統性疾病。專科醫生將通過觸診、超聲、穿刺活檢等手段明確診斷,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