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耳鳴是指在沒有外界聲源刺激的情況下,聽覺系統感知到異常聲音的主觀癥狀,通常由聽覺通路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引起。這類耳鳴多表現為蟬鳴聲、嗡嗡聲或電流聲,屬于非器質性聽覺異常。
神經性耳鳴可能由聽覺神經損傷、中樞聽覺處理異常、耳蝸毛細胞功能障礙等因素引起。聽覺神經損傷常見于長期噪音暴露或突發性耳聾;中樞聽覺處理異常可能與腦干或大腦皮層信號整合失調有關;耳蝸毛細胞功能障礙則多因內耳微循環障礙或代謝異常導致。患者常伴有聽力下降、耳悶脹感或對聲音敏感度改變。
改善神經性耳鳴可通過聲音療法、認知行為干預和藥物調節等方式。聲音療法利用白噪音或自然聲刺激聽覺系統重建;認知行為干預幫助患者調整對耳鳴的負面情緒反應;藥物調節可選用甲鈷胺改善神經代謝、銀杏葉提取物促進微循環或倍他司汀調節內耳血流。
對于持續三個月以上的慢性耳鳴,建議進行純音測聽、聲導抗檢查及聽性腦干反應測試。若伴隨眩暈、頭痛或視力變化,需排除聽神經瘤等占位性病變。多數患者通過綜合干預可顯著緩解癥狀,但需避免過度關注耳鳴聲及精神緊張加重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