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肝后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肝區疼痛、黃疸、腹水等癥狀,具體表現與疾病進展階段相關。
1、乏力疲倦:
乙肝病毒感染初期常見非特異性癥狀,因肝臟代謝功能受損導致能量供應不足。患者易感持續性疲勞,輕微活動即出現氣促,伴隨工作效率下降。建議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2、消化異常:
肝功能減退影響膽汁分泌,典型表現為厭油膩、惡心嘔吐。部分患者出現餐后腹脹、大便溏稀等消化不良癥狀。飲食宜選擇清蒸魚、南瓜粥等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減輕肝臟負擔。
3、肝區隱痛:
肝臟炎癥導致被膜牽拉引發右上腹悶脹感,按壓肋緣下有鈍痛。疼痛程度與肝細胞壞死范圍相關,急性發作期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熱敷肝區可緩解不適,劇烈疼痛需警惕膽囊并發癥。
4、黃疸體征:
膽紅素代謝障礙造成鞏膜黃染、皮膚橙黃,尿液呈濃茶色。重癥患者黃疸指數持續升高,可能提示肝細胞廣泛壞死。出現黃疸時應立即檢測肝功能,避免食用胡蘿卜、柑橘等黃色食物干擾觀察。
5、腹水水腫:
肝硬化失代償期典型表現,因白蛋白合成減少導致下肢凹陷性水腫。腹部膨隆伴隨移動性濁音,嚴重者出現臍疝或呼吸困難。需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低于3克,適量補充乳清蛋白粉改善低蛋白血癥。
慢性乙肝患者應定期檢測HBV-DNA和肝功能指標,日常避免飲酒及損肝藥物。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飲食增加綠葉蔬菜和優質蛋白攝入。出現蜘蛛痣、肝掌等體征或癥狀加重時需及時肝病專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