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黏膜炎主要表現為肛門墜脹、排便疼痛和黏液便。癥狀發展通常從輕度不適逐漸加重,嚴重時可伴隨出血和發熱。
早期常見肛門墜脹感,尤其在久坐或排便后明顯。患者可能誤以為是痔瘡,但直腸黏膜炎引起的墜脹感更持續,且與排便頻率無關。排便時出現灼熱樣疼痛是典型表現,疼痛程度從輕微刺痛到劇烈灼痛不等,與炎癥范圍相關。
進展期黏液分泌增多,糞便表面常附著透明或白色黏液,嚴重時黏液可單獨排出。部分患者出現里急后重感,即反復有便意但排便量少。若未及時干預,炎癥可能導致黏膜破損出血,表現為便紙染血或糞便帶血絲。
終末期可能出現全身癥狀如低熱、乏力,少數患者因持續炎癥刺激導致肛門括約肌痙攣,引發排便困難。個別病例會發展為直腸潰瘍,此時出血量增加,糞便中可見暗紅色血塊。
建議出現持續肛門不適伴黏液便超過兩周時,及時進行肛門指診或腸鏡檢查。急性發作期間避免辛辣飲食,保持肛門清潔有助于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