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及產褥期VTE指孕婦或產后6周內發生的靜脈血栓栓塞癥,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與血液高凝狀態、血管損傷及血流淤滯等因素相關。
1、血液高凝: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促進凝血因子合成,抗凝血酶Ⅲ和蛋白S活性降低,纖溶系統受抑制,形成生理性高凝狀態。產后胎盤剝離面血管暴露進一步加重血栓風險。建議增加水分攝入,穿著梯度壓力襪改善循環。
2、血管損傷:
分娩過程可能損傷盆腔靜脈,剖宮產手術直接創傷血管內皮。血管壁膠原暴露激活血小板聚集,啟動凝血級聯反應。表現為下肢腫脹疼痛,需避免長時間臥床,術后盡早進行踝泵運動。
3、血流淤滯:
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妊娠期靜脈擴張使血流速度下降50%。產后臥床休養加重淤滯,可能突發呼吸困難等肺栓塞癥狀。推薦側臥位休息,每天進行30分鐘步行鍛煉。
4、病理因素: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導致病理性高凝,可能與反復流產史有關。遺傳性易栓癥如因子VLeiden突變占妊娠VTE病例40%,通常伴隨D-二聚體顯著升高。低分子肝素鈣、華法林等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5、合并癥影響:
妊娠高血壓或糖尿病會損傷血管內皮,多胎妊娠使子宮機械壓迫更顯著。產后感染發熱時炎癥因子促進血栓形成,可能出現患肢皮溫升高。介入治療可采用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必要時行導管溶栓術。
每日保證2000ml飲水,選擇三文魚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產后6周內避免提重物。監測D-二聚體及下肢靜脈超聲,出現單側腿圍增大超過3cm需立即就醫。哺乳期抗凝治療需選擇不通過乳汁分泌的藥物,定期進行凝血功能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