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患者一般建議每6-12個月復查一次胃鏡,具體頻率需根據胃黏膜萎縮程度、是否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態等因素調整。
1、輕度萎縮無腸化
胃鏡檢查顯示輕度萎縮性胃炎且無腸上皮化生者,可每12個月復查一次。日常需避免高鹽、腌制食品,戒煙限酒,注意觀察有無上腹隱痛、飽脹感加重等變化。若幽門螺桿菌陽性應先規范根除治療,治療后6個月復查胃鏡評估黏膜恢復情況。
2、中度萎縮伴腸化
存在中度萎縮合并腸上皮化生時,建議每6-8個月復查胃鏡。此類患者需增加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監測胃底腺萎縮范圍。腸化生區域出現邊界不清的充血斑塊或結節樣改變時,應縮短復查間隔至3-6個月,必要時進行染色內鏡或活檢病理檢查。
3、重度萎縮伴異型增生
重度萎縮合并輕中度異型增生者需每3-6個月復查,重度異型增生應考慮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復查時應重點關注胃角、胃竇小彎側等癌變高發區域,配合窄帶成像技術提高早癌檢出率。術后患者首次復查間隔不超過3個月。
4、幽門螺桿菌陽性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萎縮性胃炎患者,無論萎縮程度如何,完成根除治療后均需在6個月后復查胃鏡和呼氣試驗。持續陽性者需調整治療方案,并縮短胃鏡復查間隔至6個月,直至細菌轉陰且黏膜炎癥改善。
5、伴隨貧血癥狀
出現缺鐵性貧血或維生素B12缺乏的萎縮性胃炎患者,除定期胃鏡復查外,每3個月需檢測血常規和鐵代謝指標。全胃萎縮者建議每年補充胃鏡檢查聯合血清胃泌素檢測,評估內分泌細胞增生情況。
萎縮性胃炎患者復查期間應保持飲食規律,選擇易消化的新鮮食材,適量補充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肉、蛋類、西藍花等。避免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出現消瘦、黑便等預警癥狀時須立即就醫。建議建立個人胃鏡隨訪檔案,由消化科醫生動態評估病變進展風險,制定個體化監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