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使用激素需嚴格遵循個體化原則,重點關注骨質疏松、感染風險、血糖波動等常見問題。主要注意事項包括用藥前評估基礎疾病、優先選擇局部給藥、監測骨密度、預防感染、定期復查代謝指標。
1、用藥前評估:
老年人使用激素前需全面評估基礎健康狀況,重點排查骨質疏松、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存在活動性感染、消化道潰瘍、嚴重心功能不全等情況需謹慎用藥。建議完善骨密度檢測、空腹血糖、眼科檢查等基線評估,為后續用藥方案調整提供依據。
2、給藥方式選擇:
優先考慮局部給藥方式如吸入劑、關節腔注射、皮膚外用等,減少全身副作用。必須全身用藥時采用最低有效劑量,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對于慢性病需長期用藥者,可考慮隔日療法或晨間頓服,符合人體皮質醇分泌節律。
3、骨質疏松防護:
使用激素超過3個月需常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骨量減少者加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建議每日鈣攝入量達1000-1200mg,維生素D3補充800-1000IU。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出現骨折高風險時考慮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藥物。
4、感染預防:
激素會抑制免疫功能,老年人需特別注意預防肺炎、帶狀皰疹等感染。建議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和每年流感疫苗,長期用藥者需排查結核潛伏感染。出現發熱等感染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擅自調整激素劑量。
3、代謝監測:
定期監測血糖、電解質、血壓等指標,尤其關注類固醇性糖尿病的發展。出現血糖升高時可考慮使用二甲雙胍等口服降糖藥,嚴重者需胰島素治療。同時注意低鹽低糖飲食,控制每日鈉攝入量低于2000mg。
老年激素使用者應保持適度運動如太極拳、散步等負重活動,每周3-5次有助于維持骨密度。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多食用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K。日常注意防跌倒,居家環境移除地毯等障礙物。出現視物模糊、持續頭痛等異常癥狀需立即就診,定期復查眼底以早期發現青光眼或白內障。用藥期間避免突然停藥,減量需在醫生指導下緩慢進行,防止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