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吐血可能由咽喉黏膜損傷、急性扁桃體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原因引起。喉嚨吐血在醫學上稱為咯血或嘔血,需根據出血來源區分,建議立即就醫明確病因。
1、咽喉黏膜損傷
咽喉黏膜損傷多因劇烈咳嗽、異物劃傷或過度用嗓導致。表現為痰中帶鮮紅色血絲,可能伴有咽喉疼痛或異物感。可通過喉鏡檢查確診,通常無須特殊治療,建議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潔,適當含服潤喉片緩解癥狀。
2、急性扁桃體炎
化膿性扁桃體炎可能因炎癥侵蝕血管引發少量滲血。伴隨高熱、咽痛加劇、扁桃體膿栓等癥狀。需進行血常規檢查,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緩解疼痛,嚴重化膿時需考慮扁桃體切除術。
3、肺結核
肺結核病灶侵蝕肺血管可能導致咯血,血液呈鮮紅色伴泡沫。典型癥狀包括午后低熱、盜汗、消瘦等。需通過痰涂片和胸部CT確診,治療需聯合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結核藥物,強調全程規范用藥。
4、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壁結構破壞易引發反復咯血,血量較多且可能持續數日。患者多有長期咳嗽、膿痰病史。高分辨率CT可明確診斷,急性期需用垂體后葉素止血,感染時加用左氧氟沙星,必要時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
5、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
肝硬化患者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后嘔出大量暗紅色血液。常伴黑便、休克表現。急診胃鏡可確診并實施套扎止血,需輸注生長抑素降低門脈壓,后期建議口服普萘洛爾預防再出血。
喉嚨吐血期間應絕對臥床休息,采取側臥位防止窒息,暫時禁食禁水。記錄出血量、顏色和伴隨癥狀供醫生參考。愈后避免用力擤鼻、劇烈咳嗽,控制血壓和感染風險因素。長期反復出血者需排查血液系統疾病,定期復查喉鏡或胸部影像。飲食以溫涼流質為主,逐步過渡到低纖維軟食,戒煙酒及過硬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