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可通過藥物保守治療、定期隨訪觀察、子宮內膜切除術等方式干預,是否切除子宮需結合年齡、生育需求及病理分級綜合評估。該病變可能與長期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月經周期紊亂等癥狀。
1、激素治療:孕激素類藥物如醋酸甲羥孕酮、地屈孕酮可逆轉子宮內膜增生,需持續用藥3-6個月后復查內膜病理。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能局部釋放孕激素,特別適合要求避孕的患者。
2、代謝管理:合并胰島素抵抗者需控制體重至BMI<24,通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改善代謝。二甲雙胍可輔助調節血糖,降低內膜病變進展風險。
3、病理監測:每3個月行超聲監測內膜厚度,異常出血時需及時診刮。病理升級為不典型增生伴癌變或藥物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手術干預。
4、保留子宮手術:宮腔鏡下子宮內膜切除術適用于局灶性病變,可保留生育功能。術后需補充孕激素預防復發,并每半年進行宮腔鏡復查。
5、子宮切除術:年齡>40歲、完成生育或病理提示癌前病變者,推薦全子宮切除。手術方式可選擇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或機器人輔助子宮切除,術后病理需明確有無隱匿性癌變。
日常需限制高脂肪高糖飲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每周進行5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維持雌激素代謝平衡。術后患者應堅持盆底肌訓練,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壓動作,3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出現陰道異常排液或發熱需及時復查,長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療者需每年評估乳腺和心血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