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可通過降壓治療、硫酸鎂解痙、終止妊娠等方式干預,通常與胎盤功能異常、血管內皮損傷、遺傳因素、免疫調節失衡、營養缺乏等因素有關。
1、降壓治療:妊娠期高血壓是先兆子癇的核心表現,血壓≥140/90mmHg需藥物控制。常用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緩釋片、甲基多巴等降壓藥,避免使用ACEI/ARB類致畸藥物。動態監測血壓變化,維持收縮壓<160mmHg、舒張壓<110mmHg。
2、硫酸鎂解痙:預防和控制子癇發作是治療關鍵。硫酸鎂通過阻斷神經肌肉傳導發揮解痙作用,使用期間需監測膝反射、呼吸頻率及尿量。血鎂濃度維持在2-3.5mmol/L,過量可能引發呼吸抑制。
3、終止妊娠:對于孕周≥34周或病情惡化者,分娩是根治手段。剖宮產適用于宮頸條件差或胎兒窘迫病例,陰道分娩需嚴密監測產程進展。產后仍需繼續監測血壓48小時,約25%患者分娩后仍會發生子癇。
4、病因管理:胎盤缺血缺氧與螺旋動脈重塑障礙有關,表現為蛋白尿≥300mg/24h和全身水腫。低劑量阿司匹林可用于高風險孕婦的預防,每日補充鈣劑1-1.2g可降低發病率。
5、支持治療:絕對臥床休息采取左側臥位,每日監測體重和尿蛋白。限制鈉鹽攝入<6g/日,保證蛋白質攝入80-100g/日。出現持續頭痛、視物模糊或上腹痛需立即就醫。
妊娠期需保證每日攝入綠葉蔬菜200g、優質蛋白魚禽蛋奶150g,適度進行孕婦瑜伽或散步。每周監測尿常規和肝腎功能,控制體重增長在0.5kg/周以內。產后42天復查時應評估心血管風險,有先兆子癇病史者后續妊娠復發率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