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后方牙齦腫痛可通過冷敷鎮痛、鹽水漱口、抗菌漱口水、避免刺激物、口服止痛藥等方式緩解,通常由智齒冠周炎、牙周膿腫、食物嵌塞、口腔衛生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冷敷鎮痛:
用冰袋或冷毛巾外敷腫脹部位10-15分鐘,間隔1小時重復。低溫能收縮血管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痛覺神經敏感度。注意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建議用干凈紗布包裹冰袋。
2、鹽水漱口:
將5克食鹽溶解于200毫升溫水中,每日含漱4-6次。高滲鹽水能滲透壓差促進組織液回流,緩解腫脹。含漱時重點沖洗患處30秒,避免吞咽。配合軟毛牙刷清潔鄰牙表面菌斑。
3、抗菌護理:
選用含氯己定或聚維酮碘的漱口水,每日使用2次抑制細菌繁殖。牙齦腫脹可能與厭氧菌感染有關,表現為局部發紅、按壓溢膿。刷牙后使用漱口水可延長抗菌效果,但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
4、避免刺激:
暫停食用辛辣、過熱或堅硬食物,減少物理摩擦。吸煙飲酒會加重毛細血管擴張,延遲愈合。建議選擇室溫流質飲食,如蔬菜泥、酸奶等補充維生素B2和蛋白質。
5、藥物干預:
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可短期鎮痛,甲硝唑聯合阿莫西林針對細菌感染。牙齦腫痛持續48小時以上伴發熱需就醫,可能需切開引流或齦下刮治。智齒反復發炎者建議拍攝全景片評估拔除指征。
每日保證攝入獼猴桃、西蘭花等維生素C豐富食物促進膠原合成,用牙線清理后牙鄰面避免食物滯留。腫脹緩解后建議進行專業潔治,學習巴氏刷牙法。睡眠不足會降低唾液抗菌作用,保持7小時睡眠增強免疫力。急性期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血壓升高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