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折疊術通常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的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伴嚴重反流癥狀或術后復發患者。手術適應癥主要有反流癥狀持續影響生活質量、食管炎反復發作、Barrett食管、食管狹窄以及抗反流屏障功能嚴重缺陷。
1、頑固性胃食管反流
長期質子泵抑制劑治療無效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考慮手術干預。典型癥狀包括燒心、反酸在規范用藥后仍頻繁發作,夜間平臥時癥狀加重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術前需通過24小時pH監測和胃鏡確認酸暴露異常,排除功能性燒心等非器質性疾病。腹腔鏡下胃底折疊能重建賁門抗反流閥功能,術后多數患者癥狀顯著改善。
2、合并食管裂孔疝
直徑超過3厘米的食管裂孔疝常伴隨胃食管連接部解剖結構破壞,導致機械性反流。患者可能出現胸骨后疼痛、吞咽梗阻感,胃鏡可見齒狀線上移。手術需同步進行疝囊還納與胃底折疊,使用補片修補膈肌缺損可降低復發率。高齡患者需評估心肺功能耐受度,巨大疝囊需警惕術中胸腔臟器復位風險。
3、Barrett食管進展
伴有腸上皮化生的Barrett食管存在癌變風險,尤其出現低度不典型增生時。胃底折疊術通過減少酸暴露可延緩病變進展,但需每3年復查胃鏡監測。術后仍需定期病理活檢,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建議聯合射頻消融治療。吸煙和肥胖會顯著增加術后復發概率,需提前進行生活方式干預。
4、反流性食管狹窄
慢性酸腐蝕導致的食管纖維化狹窄需先進行球囊擴張,但反復擴張后仍復發者需手術干預。術前應排除惡性腫瘤及賁門失弛緩癥,吞咽造影可明確狹窄段長度。胃底折疊能阻斷酸反流源頭,但嚴重狹窄可能需聯合食管縱切術。術后早期需軟食過渡,避免嘔吐以防縫合處撕裂。
5、抗反流屏障缺陷
食管下括約肌壓力低于6mmHg或一過性松弛頻繁者,藥物難以改善屏障功能缺陷。食管測壓顯示蠕動波幅低于30mmHg時,建議選擇部分折疊術式避免術后吞咽困難。合并硬皮病等結締組織病患者需謹慎評估,術后可能需長期保留胃管減壓。
胃底折疊術后應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避免咖啡因和碳酸飲料刺激。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餐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規律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增強膈肌張力,術后3個月內禁止提重物和劇烈運動。定期隨訪評估癥狀緩解程度,出現持續吞咽困難需及時行食管造影排除折疊過緊。控制體重指數在24以下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戒煙限酒有助于黏膜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