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6周小腹隱隱作痛可能由生理性宮縮、胎動活躍或假性宮縮引起,也可能與泌尿系統感染、胎盤異常等病理性因素有關。疼痛程度較輕且無規律時多為正常現象,若伴隨出血、破水或持續加重需立即就醫。
生理性因素中,子宮增大和韌帶拉伸是最常見原因。隨著胎兒生長,子宮圓韌帶受到牽拉可能產生鈍痛感,多出現在體位改變或長時間行走后。假性宮縮Braxton-Hicks收縮表現為不規律的下腹發緊,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30秒,可通過改變體位或休息緩解。胎動頻繁時,胎兒肢體撞擊子宮壁也可能引發短暫刺痛感。
病理性因素需警惕泌尿系統感染和胎盤問題。妊娠期泌尿系統感染發病率較高,可能與膀胱受壓、尿液滯留有關,常伴有尿頻尿急癥狀。胎盤早剝或前置胎盤可能引發持續性疼痛并伴隨陰道出血,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
出現疼痛時可嘗試左側臥位休息,用孕婦枕支撐腹部減輕壓力。每小時飲水200毫升預防脫水引起的宮縮,溫水淋浴也有助于放松腹部肌肉。記錄疼痛頻率和持續時間,若10分鐘內出現3次以上規律宮縮,或疼痛向腰背部放射,提示可能進入臨產階段。
妊娠晚期定期胎心監護和產科檢查必不可少。如疼痛伴隨胎動減少、發熱或異常分泌物,需排除絨毛膜羊膜炎等急癥。建議準備待產包并熟悉分娩征兆,突發劇烈腹痛時需立即平臥并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