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可通過血清學檢測、暗視野顯微鏡檢查、腦脊液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式診斷。該病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通常表現為硬下疳、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1、血清學檢測:梅毒螺旋體侵入人體后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如RPR、TRUST和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如TPPA、TPHA是主要篩查手段。前者用于療效評估,后者用于確診。窗口期約2-4周,需結合臨床表現判斷。
2、暗視野檢查:適用于一期梅毒硬下疳或二期梅毒扁平濕疣,取皮損滲出液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螺旋體。該方法快速直觀但靈敏度受取材影響,陰性結果不能排除感染,需配合血清學檢測。
3、腦脊液檢查:神經梅毒診斷需進行腦脊液VDRL試驗、細胞計數和蛋白檢測。腦脊液白細胞>5×10^6/L、蛋白>45mg/dL提示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特異性抗體檢測可輔助判斷病情進展。
4、病理學檢查:三期梅毒樹膠樣腫需通過組織活檢確診,特征性改變為血管周圍漿細胞浸潤及閉塞性動脈內膜炎。特殊染色如銀染可顯示組織中的螺旋體,但陽性率低于血清學檢測。
5、影像學評估:心血管梅毒需行胸部X線或CT檢查主動脈病變,可見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瘤等征象。骨骼梅毒通過X線發現骨膜炎、骨破壞等改變,晚期病例可能出現特征性的"軍刀脛"畸形。
日常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避免飲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保持規律作息。皮損部位保持清潔干燥,性伴侶需同步篩查治療,治療期間嚴格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