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前期可通過降壓治療、硫酸鎂解痙、終止妊娠、臥床休息、心理疏導等方式治療。子癇前期通常由胎盤功能異常、血管內皮損傷、免疫調節失衡、遺傳因素、營養缺乏等原因引起。
1、降壓治療:
控制血壓是子癇前期治療的核心環節,常用降壓藥物包括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甲基多巴。血壓需維持在140/90mmHg以下,避免腦血管意外風險。動態監測血壓變化,根據孕周調整藥物劑量。
2、硫酸鎂解痙:
硫酸鎂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子癇發作,通過阻斷神經肌肉傳導減輕血管痙攣。治療期間需監測膝跳反射、呼吸頻率及尿量,血鎂濃度維持在4-7mmol/L。硫酸鎂療程通常持續至產后24小時。
3、終止妊娠:
對于孕周≥34周或病情危重者,終止妊娠是根本治療手段。分娩方式根據宮頸條件選擇引產或剖宮產,產后仍需繼續監測血壓及腎功能。孕周不足34周者可權衡利弊后決定是否期待治療。
4、臥床休息:
左側臥位能改善子宮胎盤血流灌注,每日臥床時間不少于12小時。避免劇烈活動和情緒激動,保持環境安靜。定期進行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評估胎兒狀況。
5、心理疏導:
疾病焦慮可能加重病情,需提供專業心理咨詢服務。指導孕婦記錄血壓和胎動數據,建立疾病認知。家庭成員應參與心理支持,減輕孕婦精神壓力。
子癇前期患者需嚴格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控制在3g以內,多食用富含優質蛋白的魚肉蛋奶及新鮮蔬果。適度進行床上肢體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定期監測24小時尿蛋白、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出現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需立即就醫。產后42天需復查血壓及尿常規,有子癇前期病史者再次妊娠時應早期進行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