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醫源性傳播、密切接觸傳播等原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其陽性表明體內存在乙肝病毒。
1、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可能將病毒傳給新生兒。乙肝病毒可通過胎盤、產道或哺乳傳播給嬰兒。母嬰傳播的預防措施包括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婦進行抗病毒治療,新生兒出生后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2、血液傳播
血液傳播是乙肝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輸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或使用被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注射器、針頭等可能導致感染。紋身、穿耳洞、共用剃須刀等行為也可能造成血液傳播。預防血液傳播需要嚴格篩查獻血者,使用一次性醫療器械,避免共用個人衛生用品。
3、性接觸傳播
性接觸傳播是乙肝病毒傳播的常見途徑,乙肝病毒存在于精液、陰道分泌物等體液中,無保護性行為可能導致病毒傳播。性伴侶越多,感染風險越高。預防性接觸傳播需要正確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為,性伴侶應接種乙肝疫苗。
4、醫源性傳播
醫源性傳播指在醫療操作過程中因消毒不嚴格或操作不規范導致的乙肝病毒傳播,包括手術、牙科治療、內鏡檢查等醫療行為。預防醫源性傳播需要醫療機構嚴格執行消毒規范,醫務人員做好標準防護,患者應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5、密切接觸傳播
密切接觸傳播指與乙肝病毒感染者長期共同生活,通過共用牙刷、剃須刀等個人物品,或接觸感染者破損皮膚黏膜而傳播。家庭中有乙肝病毒感染者時,其他成員應接種乙肝疫苗,避免共用可能接觸血液的個人物品,注意個人衛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應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標,避免飲酒和濫用藥物,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飲食上可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蛋類,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食物。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但避免過度勞累。乙肝病毒感染者應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衛生用品,性伴侶應接種疫苗,育齡女性應在醫生指導下計劃懷孕。如出現乏力、食欲下降、黃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