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腫又稱血管神經性水腫可能由過敏反應、遺傳因素、藥物副作用、感染或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緊急處理、避免誘因及遺傳咨詢等方式治療。
過敏反應是最常見誘因,食物如海鮮、堅果、昆蟲叮咬或花粉等過敏原導致組胺釋放,引發皮下或黏膜下血管擴張。急性發作時可使用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組胺藥,嚴重者需靜脈注射地塞米松。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與C1酯酶抑制劑缺乏有關,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面部或四肢腫脹,需定期輸注C1酯酶抑制劑濃縮劑。
藥物誘發多見于ACEI類降壓藥如卡托普利,通常在用藥數月后出現口唇或喉頭水腫,需立即停藥并更換降壓方案。感染因素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激活補體系統,導致一過性水腫,通常隨感染控制自行消退。物理性刺激包括寒冷、壓力或振動,可通過穿戴防護裝備減少發作。
伴隨癥狀包括皮膚緊繃感、瘙癢或灼熱,喉頭水腫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危急表現。日常需記錄發作誘因,隨身攜帶腎上腺素自動注射筆如遺傳性患者,避免劇烈溫度變化。反復發作或累及呼吸道者建議至免疫科進行過敏原檢測或基因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