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手術后大便疼痛可通過溫水坐浴、藥物鎮痛、調整飲食、保持創面清潔、適度活動等方式緩解。肛瘺手術后的疼痛通常與創面刺激、排便摩擦、炎癥反應等因素有關。
1、溫水坐浴
術后每日用溫水坐浴有助于減輕肛門括約肌痙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水溫控制在40攝氏度左右,每次持續10-15分鐘,避免使用過熱或過冷的水。坐浴后需用干凈毛巾輕輕蘸干會陰區域,防止潮濕刺激創面。
2、藥物鎮痛
醫生可能開具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緩釋膠囊等口服鎮痛藥,或復方角菜酸酯栓等局部用藥。這些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形成保護膜來減輕疼痛,但須嚴格遵醫囑使用。若出現皮疹、惡心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并就醫。
3、調整飲食
術后初期選擇小米粥、蒸蛋羹等低渣軟食,逐步增加燕麥、香蕉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膩食物。規律進食有助于形成柔軟糞便,減少排便時對手術創面的機械性刺激。
4、創面護理
每次排便后用醫用棉球蘸取生理鹽水從前往后輕柔清潔肛周,避免用力擦拭。根據醫囑使用康復新液等促進創面愈合的外用藥物。觀察敷料滲液情況,出現異常出血或膿性分泌物需立即復診。
5、適度活動
術后24小時后可進行床邊慢走等輕度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避免久坐或劇烈運動導致創面受壓,可間隔1-2小時變換體位。兩周內禁止提重物或騎跨動作,防止傷口裂開。
肛瘺術后恢復期間應保持規律作息,每日定時排便但避免久蹲。選擇透氣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睡眠時可采用側臥位減輕肛門壓力。術后2周內禁止盆浴或游泳,隨訪時醫生會根據創面愈合情況調整治療方案。若疼痛持續加重或伴隨發熱、肛門墜脹感,需警惕感染或假性愈合可能,應及時返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