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上裂和下裂是兩種不同的先天性尿道畸形,主要區別在于尿道開口位置異常的方向和伴隨的解剖結構改變。尿道上裂表現為尿道背側開口,常合并膀胱外翻;尿道下裂則為尿道腹側開口,多伴有陰莖彎曲。
1、解剖位置:
尿道上裂的尿道開口位于陰莖背側或膀胱頸部上方,嚴重者可延伸至恥骨聯合處。尿道下裂的開口則位于陰莖腹側,從龜頭下方到陰囊根部均可發生,開口位置越靠近陰囊,畸形程度越重。
2、伴隨畸形:
尿道上裂多合并膀胱外翻綜合征,患者恥骨聯合分離,腹壁肌肉缺損。尿道下裂通常不伴膀胱異常,但常出現陰莖腹側彎曲Chordee畸形,系發育過程中尿道板纖維化所致。
3、排尿功能:
尿道上裂因尿道括約肌缺損,多數患者存在尿失禁現象。尿道下裂患者排尿功能通常正常,但嚴重者可能出現尿流散射,蹲位排尿可改善癥狀。
4、生殖功能:
尿道上裂男性患者陰莖短小且上翹,成年后性交困難。尿道下裂患者陰莖發育多正常,但嚴重者可能因彎曲畸形影響性功能,需手術矯正。
5、手術時機:
尿道上裂需在1-2歲進行膀胱頸重建和尿道成形術,分階段修復。尿道下裂建議6-18個月時行尿道板縱切卷管術TIP術或陰囊皮瓣尿道成形術,一次性矯正彎曲和尿道缺損。
兩類患者術后均需保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促進傷口愈合,避免劇烈運動三個月。尿道上裂患者需長期進行盆底肌訓練,尿道下裂患者應定期檢查尿流率。母乳喂養的嬰兒建議母親多攝入維生素C豐富的獼猴桃、橙子,減少尿布疹發生風險。學齡期兒童可選擇游泳等低碰撞運動,避免騎跨類活動造成傷口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