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發熱但不發燒可能與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關。生理性因素包括劇烈運動、情緒緊張、環境溫度過高;病理性因素需考慮甲狀腺功能亢進、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
生理性因素
劇烈運動后肌肉產熱增加,體溫短暫升高但未達到發熱標準口腔溫度≥37.3℃,休息后可緩解。情緒緊張或焦慮時,交感神經興奮可能引發皮膚血管擴張,產生灼熱感。環境溫度過高或穿著過厚時,體表散熱受阻,可能出現暫時性體溫上升。
病理性因素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代謝率增高,常表現為怕熱、多汗、心悸,體溫可能處于正常高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更年期綜合征可能導致潮熱、面頰發紅,但體溫測量正常。部分慢性感染如結核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也可能出現類似癥狀。
若癥狀反復出現或伴隨體重下降、心慌等表現,建議就醫排查甲狀腺功能、激素水平等指標。日常需注意避免過度保暖,保持環境通風,規律作息以調節自主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