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稀拉水可通過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益生菌等藥物緩解,通常由飲食不當、腸道感染、食物過敏、腸易激綜合征、病毒性胃腸炎等原因引起。
1、吸附止瀉:
蒙脫石散通過吸附腸道內多余水分和致病微生物發揮作用,適用于非感染性腹瀉或輕度感染性腹瀉。該藥物不進入血液循環,安全性較高,兒童和成人均可使用。服藥期間需注意與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服用。
2、補液防脫水:
口服補液鹽能補充腹瀉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預防脫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低滲型口服補液鹽效果更佳。沖泡時需嚴格按說明書比例調配,少量多次飲用。嚴重脫水者需靜脈補液。
3、調節菌群: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地衣芽孢桿菌等益生菌可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適用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或腸道菌群失調。需用溫水送服,避免與抗生素同服。部分菌株需冷藏保存。
4、感染性腹瀉:
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可用于細菌性腸炎,通常伴隨發熱、膿血便等癥狀。病毒性胃腸炎多由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引起,表現為水樣便伴嘔吐,需對癥治療。
5、過敏相關:
乳糖不耐受或食物過敏導致的腹瀉需回避致敏食物,必要時服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可能出現腹瀉便秘交替,與精神壓力、內臟高敏感性等因素有關。
腹瀉期間建議選擇低渣飲食如米湯、蘋果泥,避免高脂高纖維食物。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出現血便或高熱時需及時就醫。保持手部衛生,處理排泄物后需徹底消毒。輕度腹瀉可通過熱敷腹部緩解不適,恢復期逐步增加米粥、饅頭等易消化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