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可通過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等藥物治療,通常由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慢性失血、妊娠需求增加、消化道疾病等因素引起。
1、硫酸亞鐵:
硫酸亞鐵是臨床常用的一線補鐵藥物,鐵元素含量較高,適用于多數缺鐵性貧血患者。該藥物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被主動吸收,需空腹服用以提升吸收率。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惡心、便秘等胃腸道反應,可配合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
2、琥珀酸亞鐵:
琥珀酸亞鐵屬于有機鐵劑,生物利用度優于無機鐵。其分子結構中的琥珀酸成分能減少對胃腸黏膜刺激,適合存在胃部不適癥狀的患者。該藥物與食物同服時吸收率約下降50%,建議餐后1小時服用。
3、多糖鐵復合物:
多糖鐵復合物通過鐵與多糖的螯合結構實現緩釋效果,胃腸刺激較小且吸收穩定。該藥物不受胃酸影響,可與食物同服,特別適合老年患者或存在慢性胃炎者。臨床數據顯示其療效與傳統鐵劑相當而耐受性更優。
4、病因治療:
缺鐵性貧血可能與月經過多、消化道潰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乏力、頭暈、指甲脆裂等癥狀。月經過多患者需排查婦科疾病,必要時使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消化道潰瘍患者需聯合奧美拉唑等抑酸藥治療原發病。
5、輔助治療:
缺鐵性貧血可能與鉤蟲病、胃切除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異食癖、口角炎等癥狀。鉤蟲感染者需服用阿苯達唑驅蟲;胃切除術后患者需定期監測鐵蛋白,必要時采用靜脈補鐵。所有患者均應排查潛在惡性腫瘤可能。
補鐵治療期間建議搭配牛肉、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避免與濃茶、咖啡同服影響吸收。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可改善組織缺氧狀態。治療2周后需復查網織紅細胞,3個月后評估血紅蛋白恢復情況,持續治療至鐵蛋白>50μg/L以補足儲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