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視力檢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發現屈光不正、弱視等常見視力問題。視力發育關鍵期為3-6歲,定期檢查可預防不可逆視力損傷。
視力檢查的核心原因包括屈光異常、眼部疾病和發育監測三方面。屈光不正如近視、遠視和散光占兒童視力問題的70%以上,表現為視物模糊、瞇眼或歪頭看東西。弱視多由屈光參差或斜視引起,8歲前治療效果最佳。先天性白內障、青光眼等器質性疾病雖少見,但需早篩早治。
常規檢查項目涵蓋視力表測試、屈光度檢測和眼位檢查。3歲起應每年檢查,學齡兒童建議每半年復查。發現視力低于0.8或兩眼差異超過兩行需進一步散瞳驗光。電子屏幕使用每天宜控制在1小時內,保證每天2小時戶外活動可降低近視風險。
高度近視或進展性近視需排查病理性改變。視網膜檢影法和角膜地形圖能準確評估眼球結構。阿托品滴眼液和角膜塑形鏡是臨床常用干預手段,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當出現頻繁揉眼、畏光或異常頭位時應及時就診。遺傳因素使父母近視的兒童患病風險增加3倍,這類群體建議3個月監測一次眼軸變化。建立屈光發育檔案有助于預測視力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