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可能由齲齒感染、牙外傷、牙髓壞死、牙周病擴散、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表現為咬合痛、牙齦腫脹、牙齒松動、瘺管形成、頜骨吸收等癥狀。
1、咬合痛:
根尖周炎早期表現為牙齒咬合時鈍痛或尖銳痛,咀嚼壓力加重不適感。疼痛可能放射至同側頭部或耳部,冷熱刺激不敏感。炎癥未控制時可能發展為持續性自發痛,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
2、牙齦腫脹:
患牙根尖區牙齦呈半球形隆起,觸診有波動感,對應黏膜發紅發熱。急性期可能伴隨面部軟組織腫脹,慢性期可見牙齦瘺管。局部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配合頭孢類抗生素可緩解癥狀。
3、牙齒松動:
炎癥導致牙周膜破壞和牙槽骨吸收時,牙齒出現Ⅱ-Ⅲ度松動。叩診檢查呈明顯濁音,X線片顯示根尖陰影超過5mm。需通過牙周夾板固定,嚴重者需拔牙后種植修復。
4、瘺管形成:
慢性根尖周炎常見齦瘺或皮瘺,瘺管開口處可見膿性分泌物。探診可觸及粗糙骨質,CBCT檢查能明確瘺管走向。治療需配合根尖切除術或意向再植術,瘺管超過3個月不愈需活檢排除腫瘤。
5、頜骨破壞:
長期未治療的根尖肉芽腫可能發展為根尖囊腫,X線顯示圓形透射影伴骨白線。巨大囊腫可導致病理性骨折,需行囊腫刮治術聯合骨粉填充。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頜骨骨髓炎等嚴重并發癥。
根尖周炎患者日常應避免用患側咀嚼硬物,選擇軟毛牙刷輕柔清潔口腔,使用含氟牙膏預防繼發齲。急性期可冰敷面部減輕腫脹,推薦食用南瓜粥、蒸蛋等軟質食物。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隱匿性根尖病變,吸煙者戒煙可促進組織愈合。根管治療完成后建議每年拍攝根尖片復查,運動時佩戴防護牙托預防牙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