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新冠病毒的謠言一刻未停,“世衛組織提醒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黃桃罐頭能治新冠”、“早陽早好”這些謠言或危言聳聽,或夸大其詞,成為大家正常生活、預防新冠病毒路上的絆腳石。
網傳“世衛組織提醒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
近日,一則2020年發布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消息稱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出現新冠癥狀時要避免使用布洛芬,以免加劇感染。這是怎么一回事?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是否有參考價值呢?
您是否在群里看到這樣一條消息?先說結論:這是一則過時的消息,完全不適合作為如今用藥的參考。
01
“新冠患者不能吃布洛芬”的說法是怎么來的?
關于新冠患者不能吃布洛芬的消息,最早出自2020年3月,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一篇研究。這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通過“劫持”人體的ACE2受體入侵細胞,而布洛芬等一些藥物可能讓ACE2的表達水平上升,促進新冠病毒的入侵。為此,研究人員們做出了一個假設,也就是這些藥物可能增加出現新冠重癥的風險。
這項研究在法國衛生部長奧利弗·韋蘭(OlivierVeran)的關注和轉發下,迅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服用布洛芬、可的松等抗炎藥物可能成為感染的加劇因素”,并推薦如果出現發燒癥狀,建議服用其他藥物。
在新冠疫情爆發的初期,人類對于這種病毒的了解有限,也在苦苦尋求治療,或是緩解癥狀的方法,這都可以理解。為了更好地提供診療指南,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020年3月指出將對此進行研究,給出后續的建議;在研究還不明朗的時候,建議普通人先不自行服用布洛芬。
02
這個說法到底錯在哪兒?
以上這些信息就構成了本文開頭那則消息的主體。然而大家轉發那則消息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它有著重大的信息遺漏,即“布洛芬等藥物可能加重新冠重癥風險”這個假設出現在2年半以前,而且,即使在當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很快做了澄清,說:這個建議并不是反對使用布洛芬。
事實上,在這2年多的時間里,人們早已對新冠病毒和布洛芬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研究都沒有發現任何科學證據表明布洛芬與ACE2受體過量表達之間的聯系。相反,一些研究倒是證實新冠陽性患者可以安全服用布洛芬等藥物。此外,還有一些研究指出布洛芬可以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的產生,反而可能降低重癥的風險。
在美國疾控中心的官網上,目前也寫著可以通過一些可自行購買的藥物來緩解新冠癥狀,其中包括了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
綜上所述,“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出現新冠癥狀時要避免使用布洛芬”,本身就是一個不準確的陳述。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表明即便感染新冠,也可以放心使用布洛芬。作為普通人,我們知道布洛芬是可以使用的藥物,不必談之色變,也就足夠了。
“早陽早好”?專家回應了
近期,有網絡傳言稱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相當于打了一次疫苗,甚至有人表示“早陽早好”。那么,這種說法成立嗎?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小湯山方艙醫院醫療專家李侗曾告訴中新網,盡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時間內會獲得針對該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會再次感染。
李侗曾介紹,確實有些傳染病得過一次輕易不會再得,如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甲肝等。原因與這些病原微生物特性有關,感染后,身體會利用之前形成的免疫機制進行自我防護。
不過,新冠病毒是屬于另一種,感染一次并不能終生免疫。據具有類似的特點還有流感,由于病毒型別多、變異快,容易從人體免疫機制中發生逃逸。這也是流感疫苗為何每年都要接種,因為重復感染的概率很大。
李侗曾特別提醒,同為新冠病毒,不同的毒株導致感染多次的能力也有強弱之分。與德爾塔及之前的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更容易導致再感染。此外,反復感染依然有一定重癥風險,會傳染給家中老人、基礎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盡量讓自己和身邊人晚感染、少感染?!崩疃痹硎?,即使曾經感染,也還是要做好防護,且感染后再接種疫苗也有必要。
黃桃罐頭能治新冠?廠家辟謠
當疫情進入了新的階段,各式各樣的藥品成了緊俏商品,而在這數日之間,一種特殊的儲備品,卻出人意料地最先賣斷了貨。那就是每個東北小孩都愛吃的——黃桃罐頭。
藥店也上架了黃桃罐頭:
如今,根據曬出的囤貨情況可以很容易地判斷一個人的家鄉:如果他的儲備里有黃澄澄的桃罐頭,那對方多半是來自東北(或其他北方地區)。
12月9日,某罐頭品牌在某社交平臺發文辟謠稱,黃桃罐頭本身沒有任何藥效作用,并勸網友們理性囤貨,不要盲目跟從。該廠家還表示,目前貨源充足,不必驚恐,也不必瘋搶。
在一代北方人眼中,大到手術,小到感冒,來一口黃桃罐頭,馬上能一蹦三尺高,它不單純是種食物,人們也打心里清楚它沒有實際功效,但它就是能象征著“康復”,象征著“安心”,象征著能被父母照顧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