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息肉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息肉性質和發展風險。多數無癥狀的小型肛門息肉可暫不處理,但需定期復查;若存在癌變風險或體積較大則建議手術切除。
肛門息肉是肛管或直腸末端黏膜的贅生物,通常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三類。炎性息肉多由慢性炎癥刺激引起,增生性息肉與局部組織異常增殖有關,這兩種類型癌變概率較低。腺瘤性息肉具有潛在惡變傾向,尤其是絨毛狀腺瘤癌變率可達30%。
直徑小于5毫米的無癥狀息肉可每6-12個月通過肛門指診或腸鏡監測變化。息肉增大至10毫米以上、表面出現潰瘍、質地變硬或病理檢查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時,建議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或經肛門局部切除術。對于多發性息肉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考慮擴大切除范圍。
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肛門清潔,避免久坐和便秘。飲食上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推薦食用燕麥、火龍果等潤腸食物,限制辛辣刺激飲食。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或肛門墜脹感應及時就醫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