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常掉頭發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共同引起。每天脫落50-100根頭發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但超過此范圍需警惕潛在問題。
生理性脫發主要與激素波動相關。妊娠期、產后及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劇烈變化,毛囊休止期延長導致脫發量增加。精神壓力過大會促使皮質醇分泌異常,抑制毛乳頭細胞活性,典型表現為洗頭時成簇脫發。節食減肥造成的蛋白質、鐵元素攝入不足,會使毛干變細易斷,常見于長期素食或極端飲食人群。
病理性脫發中,雄激素性脫發女性型脫發與遺傳易感和二氫睪酮敏感有關,表現為頭頂部頭發逐漸稀疏,可伴有頭皮油脂分泌增多。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甲狀腺素不足會減緩毛囊代謝,除脫發外還伴隨乏力、畏寒等癥狀。缺鐵性貧血患者因血紅蛋白合成不足,毛囊供氧減少,可能出現指甲變脆、面色蒼白等伴隨癥狀。
對于休止期脫發如產后脫發,通常6-12個月可自行恢復,期間建議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含鋅、維生素B族食物。病理性脫發需明確診斷后針對性治療,如雄激素性脫發可考慮使用米諾地爾外用溶液,甲狀腺問題需內分泌科規范用藥。持續性大量脫發或伴隨其他癥狀時,建議進行激素水平檢測、毛發鏡檢查等專業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