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腸梗阻患者需重點關注飲食調整、癥狀監測及并發癥預防。該病主要由腸道神經肌肉功能紊亂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臨床表現為腹脹、嘔吐、停止排便排氣等。
飲食管理需嚴格遵循流質或半流質原則。發病初期應禁食,通過靜脈補充營養;癥狀緩解后可逐步嘗試米湯、藕粉等無渣流食,避免牛奶、豆漿等產氣食物。恢復期可過渡至稀粥、爛面條,忌食粗纖維蔬菜、堅果等難消化食物。
日常護理需監測腹脹程度與排便情況。每日記錄腹圍變化,觀察是否出現持續性腹痛、發熱或嘔血。協助患者進行床上翻身活動,必要時采用溫水袋熱敷腹部促進腸蠕動。臥床期間需預防壓瘡,每2小時更換體位一次。
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新斯的明。嚴重腹脹者可短期使用甘油灌腸劑緩解癥狀,但禁止自行服用瀉藥。若合并感染需聯合抗生素治療,如頭孢曲松、甲硝唑等。
出現以下情況需立即就醫:腹痛加劇伴高熱、嘔吐物呈糞臭味、腹壁緊張壓痛或休克表現。麻痹性腸梗阻可能繼發腸穿孔、腹膜炎等危重并發癥,延誤治療可能危及生命。術后患者應定期復查腹部CT評估腸道功能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