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腫瘤是指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細胞的腫瘤,主要包括漿液性腫瘤、黏液性腫瘤、子宮內膜樣腫瘤、透明細胞腫瘤和Brenner腫瘤等類型。
1、漿液性腫瘤
漿液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卵巢上皮性腫瘤,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三種。良性漿液性腫瘤通常生長緩慢,囊壁光滑;交界性腫瘤具有潛在低度惡性傾向;惡性漿液性癌侵襲性強,易發生腹腔轉移?;颊呖赡艹霈F腹脹、腹部包塊等癥狀,CA125指標常升高。
2、黏液性腫瘤
黏液性腫瘤以分泌黏液為特征,同樣存在良惡性譜系。良性黏液性囊腺瘤體積可巨大;惡性黏液性癌易發生腹膜假黏液瘤。部分病例與闌尾黏液性腫瘤相關,CEA腫瘤標志物可能升高,影像學檢查可見多房性囊性占位。
3、子宮內膜樣腫瘤
子宮內膜樣腫瘤組織學類似子宮內膜腺體,約20%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惡性類型即子宮內膜樣癌,與子宮內膜癌病理特征相似,可能伴有雌激素水平異常?;颊呖杀憩F為異常子宮出血或盆腔疼痛。
4、透明細胞腫瘤
透明細胞腫瘤惡性比例較高,常見于子宮內膜異位癥背景,典型病理表現為鞋釘樣細胞。對化療敏感性較差,易發生早期轉移。部分患者伴有高鈣血癥,影像學檢查可見實性為主的腫塊。
5、Brenner腫瘤
Brenner腫瘤多為良性,由類似尿路上皮的細胞巢構成,常偶然發現。惡性Brenner瘤罕見,可表現為實性腫塊伴鈣化。膀胱刺激癥狀可能是特殊表現,需與泌尿系統腫瘤鑒別。
卵巢上皮性腫瘤患者應保持規律婦科檢查,4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進行盆腔超聲和腫瘤標志物篩查。出現不明原因腹脹、消化異常或排尿習慣改變應及時就診。治療期間注意營養均衡,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避免高雌激素食物。術后患者需遵醫囑定期復查,監測復發跡象。保持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但應避免劇烈腹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