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疹是指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化膿性炎癥,主要表現為紅斑、水皰和膿皰,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膿皰疹可能由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低下、衛生條件差、接觸傳染源、慢性皮膚病等因素引起。
1、皮膚屏障受損
皮膚出現微小裂口或創傷時,細菌容易侵入引發感染。日常摩擦、蚊蟲叮咬、濕疹搔抓等行為會破壞角質層完整性。保持創面清潔干燥,避免反復刺激,必要時使用無菌敷料覆蓋保護。
2、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更易發生膿皰疹。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會導致細菌清除能力下降。需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加強營養支持,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免疫調節藥物。
3、衛生條件差
汗液浸漬、衣物未及時更換會滋生細菌。夏季高溫潮濕環境或運動后未清潔皮膚易誘發感染。
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皮膚,選擇透氣棉質衣物,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等個人物品。
4、接觸傳染源
直接接觸患者皮損或污染物可導致細菌傳播。托幼機構、集體宿舍等場所易發生聚集性病例。發現膿皰疹患者應隔離治療,污染物需煮沸消毒,接觸后立即用抗菌洗手液清潔。
5、慢性皮膚病
特應性皮炎、銀屑病等慢性皮膚病患者常合并膿皰疹。皮膚炎癥反應會改變局部微環境,促進細菌定植。需規范治療原發病,局部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藥物,嚴重時口服頭孢氨芐膠囊。
膿皰疹患者應避免搔抓皮損,防止自身接種擴散。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A和鋅有助于皮膚修復。選擇寬松透氣的純棉衣物,每日更換消毒。皮損泛發或伴隨發熱等全身癥狀時,需及時到皮膚科就診,進行膿液培養和藥敏試驗指導用藥?;謴推陂g暫停使用公共泳池、浴池等設施,家庭成員需同步做好環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