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鵝口瘡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這種真菌感染可能由分娩時母嬰傳播、奶具消毒不嚴、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導致,表現為口腔黏膜上的白色凝乳狀斑塊。
白色念珠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當新生兒口腔環境改變或防御功能下降時,可能過度繁殖引發感染。分娩過程中若母親陰道存在念珠菌感染,胎兒經產道時可能直接接觸病原體。使用被污染的奶瓶、奶嘴等喂養工具也是常見傳播途徑。
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會破壞口腔正常菌群平衡,抑制有益菌的同時促進念珠菌增殖。早產兒、低體重兒等免疫力較弱的群體更易發病。部分患兒可能伴有煩躁拒食、吞咽困難等表現,斑塊強行擦除后可見充血創面。
保持喂養器具高溫消毒是重要預防措施,母乳喂養前需清潔乳頭。癥狀較輕時可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局部擦拭,醫生可能開具制霉菌素混懸液等抗真菌藥物。多數患兒經規范治療1-2周可痊愈,反復發作需排查免疫缺陷問題。
出現大面積黏膜潰爛、發熱或進食明顯減少時應及時就醫。哺乳期母親若存在乳頭皸裂或乳暈濕疹需同步治療,避免交叉感染。注意區分鵝口瘡與奶漬殘留,后者溫水輕拭即可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