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造影后需重點關注穿刺部位護理、觀察生命體征及預防并發癥。主要注意事項包括穿刺點壓迫止血、限制肢體活動、監測神經系統癥狀等,具體實施需結合個體恢復情況調整。
術后24小時內需嚴格保持穿刺側下肢制動,避免彎曲或用力活動,防止穿刺點出血或血腫形成。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6-8小時,期間每2小時檢查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肢體遠端皮膚顏色、溫度及感覺變化。出現劇烈疼痛、肢體蒼白或麻木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術后2小時內每15分鐘監測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穩定后改為每小時監測。特別注意收縮壓需控制在基礎血壓的±20%范圍內,血壓過高可能誘發穿刺點出血,過低則需排除造影劑過敏反應。出現頭痛、惡心、視物模糊等神經系統癥狀時,需警惕腦血管痙攣或血栓形成。
造影劑代謝期間需保證每日2000-3000毫升飲水量,促進對比劑經腎臟排泄。術后6小時無惡心嘔吐可進食流質,避免高脂高糖飲食加重腎臟負擔。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監測,腎功能不全者需記錄24小時尿量。
術后3天內避免劇烈運動或提重物,洗澡時穿刺部位需保持干燥。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者,需觀察牙齦、鼻腔等黏膜有無異常出血。出現發熱超過38.5℃、穿刺部位紅腫滲液或突發偏癱失語等癥狀,應立即返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