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后出現濕疹可能與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反應異常、神經內分泌調節紊亂、繼發感染以及心理因素有關。創傷后濕疹可通過皮膚護理、抗炎治療、感染控制、心理干預以及中醫調理等方式改善。
皮膚屏障功能破壞是創傷后濕疹的常見誘因。外傷或手術切口會導致角質層完整性喪失,使外界刺激物更容易穿透表皮。表現為局部皮膚干燥脫屑、瘙癢明顯。建議使用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避免堿性清潔劑刺激。
免疫系統異常激活參與濕疹發病過程。創傷后局部組胺、白三烯等炎癥介質釋放增加,Th2型免疫反應占優勢。臨床可見紅斑、丘疹、滲出等典型濕疹樣改變。短期外用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可控制炎癥,嚴重者需口服抗組胺藥。
神經肽分泌失調會加重皮膚敏感狀態。創傷應激導致P物質、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等神經肽釋放,引發神經源性炎癥。患者常有燒灼感、瘙癢夜間加重現象。含多塞平的外用制劑或口服加巴噴丁可調節神經敏感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是常見繼發因素。創面滲出液為細菌繁殖提供環境,其分泌的超抗原可誘發免疫反應。表現為皮損滲出增多、結黃痂。需進行細菌培養,確診后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等抗菌藥物。
持續心理應激會延長濕疹病程。創傷后焦慮抑郁狀態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影響皮膚免疫功能。這類患者往往搔抓行為明顯,形成"瘙癢-搔抓-皮疹"惡性循環。認知行為療法聯合放松訓練可改善癥狀。